浊浪排空含义及出处详解
作者:潘龙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6 20:49:35
阅读50次
“浊浪排空”这一成语,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浑浊的波浪汹涌澎湃,仿佛要排开天空一般的壮阔景象。它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,是对大自然磅礴气势的一种赞美,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。
浊浪排空的来源与意义
“浊浪排空”一词,直接来源于《岳阳楼记》中的描述。在这篇传世之作中,范仲淹以岳阳楼为背景,借景抒情,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抱负。而“浊浪排空”则是其中对洞庭湖波澜壮阔景象的生动写照,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时局动荡、仕途艰难的感慨。
《岳阳楼记》节选赏析
在《岳阳楼记》中,范仲淹写道:“若夫霪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;日星隐曜,山岳潜形;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;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”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恶劣的天气和艰险的环境,还通过景物描写暗示了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和心境。
浊浪排空在现代的运用
“浊浪排空”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被广泛使用。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象的壮观与磅礴,还可以引申为形容某种势力或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阻挡。在文学创作、新闻报道、演讲发言等场合中,“浊浪排空”都常被用作一种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。
相关例句与情境
例如,“虽有海风怒号,浊浪排空,却并不使人有风平浪静之感,只觉得这些异景奇观使人振奋。”这句话就用“浊浪排空”来形容海上的汹涌波涛,给人一种震撼和振奋的感觉。再比如,“我国的黄河啊,万马奔腾,浊浪排空,波浪滔滔。”这里用“浊浪排空”来描绘黄河的壮阔与奔腾不息的精神。
“浊浪排空”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,还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。它以其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,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库,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修辞手段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