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挑促织的诗意解读
作者:梁爽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5 04:26:22
阅读30次
“知有儿童挑促织”这句诗,描绘了一幅孩子们在夜晚兴致勃勃地斗蟋蟀的画面。这一场景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《夜书所见》,不仅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,还透露出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。
#### 《夜书所见》赏析
这首诗的前两句“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”,通过描绘梧叶飘飞、秋风瑟瑟的景象,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凄凉心境。而“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”则笔锋一转,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——孩子们的世界。在这个世界里,没有秋风的萧瑟,没有客居他乡的孤寂,只有孩子们捉蟋蟀的欢声笑语。
#### 儿童挑促织的意象
“儿童挑促织”这一意象,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活力四溢,还勾起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无限回忆。可以想象,在诗人的童年时代,他也曾像这些孩子们一样,在夜晚捉蟋蟀、玩游戏,享受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。
#### 叶绍翁与《夜书所见》
叶绍翁作为南宋的知名诗人,他的作品多表达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。《夜书所见》正是这样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。通过“儿童挑促织”这一生动画面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,还能体会到他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深深眷恋。
#### 诗歌的情感层次
这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而细腻。从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到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,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巨大的起伏。而“儿童挑促织”这一意象,则成为了诗人情感转折的关键点,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。
“知有儿童挑促织”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儿童斗蟋蟀的有趣场景,还寄托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。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,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