凿壁偷光故事及匡衡生平简介
作者:纪晓风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5 13:56:18
阅读56次
凿壁偷光,成就一代文学家
“凿壁偷光”这个成语,源于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匡衡。他年幼时家境贫寒,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。因邻家有烛,光亮却无法照到他家,匡衡便在墙壁上凿了个洞,借此微弱之光来读书。他的勤奋与坚韧,最终使他成为一代文学大家。
匡衡的求学之路
匡衡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他因家贫而无力购买书籍,更别提点烛夜读了。然而,这并未阻挡他追求知识的脚步。他选择到藏书丰富的大户人家去做雇工,却不要任何报酬,只为能遍读主人家的藏书。这份对知识的执着与热爱,令人敬佩不已。
匡衡的文学成就与政治思想
匡衡不仅以文学著称,他的政治思想也颇具影响力。他多次上疏陈述治国之道,引经据典,言合法义,深得皇帝信任。他主张推崇儒学,强调经学的重要性,这与当时独尊儒术的社会风尚相契合。他的政治主张与文学才华,共同铸就了他一代名臣的地位。
匡衡的晚年遭遇
然而,匡衡的晚年却遭遇了仕途的坎坷。他因弹劾宦官石显而得罪权贵,最终被人弹劾贬为庶民。他返回故里,不久便病逝于家乡。尽管晚景凄凉,但匡衡的文学成就与政治思想仍被后人传颂不衰。
匡衡生平事迹一览表
时期 | 事件 | 详情 |
---|
幼年 | 凿壁偷光 | 因家贫无烛,凿壁引邻舍烛光读书 |
青年 | 佣作求学 | 到大户人家做雇工,不求报酬,只为读书 |
成年 | 文学成就 | 成为西汉著名文学家,以说《诗》著称 |
仕途 | 政治主张 | 推崇儒学,多次上疏陈述治国之道,深得皇帝信任 |
晚年 | 遭遇坎坷 | 因弹劾宦官而得罪权贵,被贬为庶民,病逝于家乡 |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