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壁赋全文解析及通假字汇总
作者:赖小刚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1-29 20:09:34
阅读57次
《赤壁赋》深度解读与知识点梳理
《赤壁赋》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传世之作,写于他被贬黄州之时。这篇赋不仅反映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,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深入解读这篇千古名篇,并梳理其中的通假字知识点。
一、文章大意概览
文章描述了苏轼与友人在月夜泛舟赤壁的所见所感。从清风徐来、水波不兴的宁静,到饮酒乐甚、扣舷而歌的欢畅,再到怀古伤今、精神解脱的达观,全文情感跌宕起伏,引人深思。
二、重点段落解析
在“月出于东山之上”至“羽化而登仙”一节中,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的美景和泛舟的愉悦。而在“苏子愀然”至“托遗响于悲风”一节中,则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,探讨了人生短暂与宇宙无穷的哲理。
三、通假字详解
“举酒属客”中,“属”通“嘱”,意为劝酒,体现了主人的热情与好客。
“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”中,“冯”通“凭”,意为乘着,描绘了作者飘飘欲仙的感觉。
“山川相缪”中,“缪”通“缭”,意为盘绕,形象地描绘了山川的蜿蜒曲折。
“杯盘狼籍”中,“籍”通“藉”,意为凌乱,生动地展现了宴后杯盘杂乱的场景。
“举匏尊以相属”中,“尊”通“樽”,意为酒杯,体现了古人饮酒的雅趣。
四、结语
《赤壁赋》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,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人生指南。通过深入解读和梳理通假字知识点,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苏轼的文学魅力,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。希望同学们能够珍视这篇千古名篇,用心去感受它带来的启迪与力量。
五、附:原文对照表(为便于理解与学习,特附上原文与对应翻译的对照表)
| 原文 | 翻译 |
| --- | --- |
| 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 | 壬戌年秋天,七月十六日 |
|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| 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|
| 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 | 清风阵阵拂来,水面波澜不起 |
| ……(中间省略部分原文) | ……(中间省略部分翻译) |
| 客喜而笑,洗盏更酌 | 客人听了之后,高兴地笑了,洗净杯子,重新斟酒 |
| 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 |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,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|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