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岳阳楼记》全文赏析及思想解读
作者:吕俊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1 18:40:36
阅读64次
《岳阳楼记》,北宋范仲淹之杰作,以楼写志,借景抒情,实为千古名篇。庆历六年,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,为重修岳阳楼作记,不仅描绘了楼的雄伟与洞庭湖的壮丽,更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情怀。
文章开篇即扣人心弦,简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背景后,笔锋一转,直绘岳阳楼大观。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,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波澜壮阔的画面。而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,又展示了岳阳楼景色的多变与瑰丽。
接着,范仲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,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前者使人感到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的悲凉;后者则让人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的愉悦。这两种情感的交织,正是范仲淹想要传达给读者的“迁客骚人”的览物之情。
然而,文章的高潮在于作者提出的“古仁人之心”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这种超脱物欲、宠辱不惊的境界,正是范仲淹所追求的理想人格。而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宣言,更是将全文的思想境界推向了高潮。这不仅是对滕子京的勉励,也是对天下士人的期许。
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者。范仲淹,字希文,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他的一生都在践行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理念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总结来说,《岳阳楼记》不仅是一篇写景的佳作,更是一篇寄寓深远政治理想与人生情怀的雄文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都应保持一颗超脱物欲、忧国忧民的心。
文章赏析至此告一段落,但《岳阳楼记》的魅力与价值却永存于人间。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,成为具有“古仁人之心”的新时代青年。
附:岳阳楼记相关信息表格
篇名 | 作者 | 创作年代 | 文学体裁 | 主要内容 |
---|
岳阳楼记 | 范仲淹 | 北宋 | 散文 | 应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作记,描绘了楼的雄伟与洞庭湖的壮丽,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情怀。 |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