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中“倍”的多元含义解析
作者:秦霖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7 13:45:04
阅读57次
在浩瀚的文言文世界里,“倍”这个字眼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与多样的解释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在古文中频繁出现的“倍”,看看它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1基础含义:原数增加相等数
最直观的,“倍”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在原数的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,比如“加倍”就是原数的两倍,简单明了。
2通假用法:背向与悖逆
“倍”还常常通假为“背”,表示背向、背对着,引申为违背、违反、背叛等含义。在《管子·五辅》中,“长幼无等则倍”,这里的“倍”便是悖逆、不守规矩的意思。
3陪伴与伴随
除此之外,“倍”在文言文中还有陪伴、伴随的意思。在《穆天子传》中,“周室父兄子孙倍之”,这里的“倍”便是陪伴、相随的意思,充满了温情与陪伴的意味。
4详细释义表格
序号 | 含义 | 例句及出处 |
1 | 原数增加相等数 | 加倍、事倍功半(无特定出处) |
2 | 悖逆乖戾 | “长幼无等则倍”——《管子·五辅》 |
3 | 背向、违背、背叛等 | (通“背”,含义广泛,无特定例句) |
4 | 陪伴、伴随 | “周室父兄子孙倍之”——《穆天子传》 |
5 | 更加、非常 | 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(唐代王维诗句) |
5总结
由此可见,“倍”在文言文中真是一个多面手,既有数学上的精确计算,又有情感上的深厚陪伴,还有道德上的严格约束。掌握这些含义,对于深入理解文言文作品、把握古人思想情感大有裨益。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大家的学习之路增添一份助力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