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中“何”的多重含义解析
作者:罗浩然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7 13:54:43
阅读49次
在探讨文言文时,“何”这个字可是个多面手,它身兼数职,意思多变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“何”在文言文中的那些意思,保证让你一听就懂,一学就会。
一、疑问代词,多变之王
在文言文中,“何”最常作为疑问代词出现,意思多样,包括但不限于:
- 什么: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中的“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”,这里的“何”就是“什么”的意思。
- 哪里:如《赤壁之战》中的“豫州今欲何至”,问的是去哪里。
- 为什么:如《过秦论》中的“为天下笑者,何也”,质疑为何会如此。
- 怎么: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中的“徐公何能及君也”,表达的是怎么比得上的意思。
- 哪,哪个:如《诗经·隰桑》中的“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”,问的是哪一天会忘记。
二、副词,情感加深
“何”还能作为副词,表示“多么”,如“何其壮哉”,表达的是极其壮观的情感。
三、通假字,古今异义
在文言文中,“何”还有通假字的用法:
- 通“呵”,呵问:如《过秦论》中的“陈利兵而谁何”,这里的“何”是呵问的意思。
- 通“荷”,扛,背:如《诗经·曹风·候人》中的“何戈何祋”,描述的是扛戈背祋的场景。
详细含义对照表:
读音 | 意思 | 例句 |
---|
hé | 什么 | 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|
hé | 哪里 | 《赤壁之战》:豫州今欲何至 |
hé | 为什么 | 《过秦论》:为天下笑者,何也 |
hé | 怎么 | 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徐公何能及君也 |
hé | 哪,哪个 | 《诗经·隰桑》: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 |
hé | 多么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朔来朔来,受赐不待诏,何无礼也 |
hē | 通“呵”,呵问 | 《过秦论》:陈利兵而谁何 |
hè | 通“荷”,扛,背 | 《诗经·曹风·候人》:何戈何祋 |
“何”在文言文中真是个意思多变的小能手,掌握了它的这些含义,读起文言文来可就轻松多了。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你,让你在文言文的海洋里畅游无阻!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