劝学古今异义详解
作者:龙燕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8 02:01:01
阅读60次
1荀子《劝学》古今异义词大揭秘

在荀子的《劝学》中,隐藏着不少古今意义大变的词汇。今天,咱们就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语言之旅,看看这些词汇在古代与现代究竟有何不同。
2核心词汇古今对比
咱们得聊聊“博学”。在古代,“博学”意味着广博地学习,广泛涉猎;而今,它更多指的是学识的渊博程度。再看“参”,古义为检验,如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”,而今则多指加入某个团体或活动。
接下来是“假”,古义为凭借、借助,比如“假舆马者”;而今,它更多与“真”相对,表示虚假。同样,“金”在古代指的是金属制的刀剑,而今则专指金子、黄金。
3古今词义大相径庭
“爪牙”一词,在古代指的是爪子和牙齿,是生物体的自然部分;而今,它却被赋予了贬义,指坏人的党羽、帮凶。说到“用心”,古义是因为用心、专心,如“用心一也”;而今,它更多指的是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。
还有“绳”,古义为墨线,用于校正物体的直线度;而今,它则指绳子、绳索。同样,“跪”在古代指的是腿脚,而今则特指跪下这一动作。
4详细古今异义词表
以下是《劝学》中部分古今异义词的详细对比表格:
词汇 | 古义 | 今义 | 例句 |
---|
博学 | 广博地学习 | 学识渊博 |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|
参 | 检验 | 加入 | 同上 |
假 | 凭借、借助 | 与“真”相对 | 假舆马者 |
金 | 金属制的刀剑 | 金子、黄金 | 金就砺则利 |
爪牙 | 爪子和牙齿 | 坏人的党羽、帮凶 | 蚓无爪牙之利 |
5通假字与词类活用
除了古今异义词外,《劝学》中还包含了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。比如“虽有槁暴”中的“有”通“又”,“暴”通“曝”;“輮使之然也”中的“輮”通“煣”。词类活用方面,“日”作为名词作状语表示每日,“水”作为名词作动词表示游水等。
6总结
通过对《劝学》中古今异义词的梳理和对比,我们不难发现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多么奇妙。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这些词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