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“徙”字含义详解
作者:刘晓婷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8 12:21:00
阅读68次
在浩瀚的文言文世界里,“徙”字如同一叶扁舟,承载着多重含义,穿梭于历史长河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“徙”字在文言文中的那些事儿。
1迁徙之意,漂泊江湖
提及“徙”,最先跃入脑海的便是其迁移之本意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的“今漂沦憔悴,转徙于江湖间”,道尽了琵琶女的流离失所,这里的“徙”便是迁移、流浪之意。
2调动官职,仕途起伏
在古代官场,“徙”又常用来指代官职的调动。《张衡传》中“衡不慕当世,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”,描绘了张衡淡泊名利,官职多年未动的情景。这里的“徙”,便是调动官职之意。
3变化无常,与时俱进
“徙”还有变化、改变的含义。《察今》有云:“时已徙矣,而法不徙。”意指时代已经变了,但法律却没有随之改变。这体现了古人对于时代变迁与法律适应性的深刻洞察。
4辨析“徙”与“迁”,细说官职变动
值得注意的是,“徙”与“迁”虽都指调动官职,但二者有着微妙的差别。“迁”多指升官,而“徙”则更侧重于一般的调职。“左迁”作为降职的委婉说法,更是丰富了古代官职变动的词汇库。
5徙倚徘徊,徙宅母教
除了上述含义,“徙”还引申出“徙倚”(徘徊、彷徨)和“徙宅”(代指母教)等词汇。孟母三迁其宅以教育孟子的故事,便是“徙宅”一词的最佳注解。
含义 | 例句 | 出处 |
迁移 | 今漂沦憔悴,转徙于江湖间。 | 《琵琶行》 |
调动官职 | 衡不慕当世,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。 | 《张衡传》 |
变化;改变 | 时已徙矣,而法不徙。 | 《察今》 |
徙倚(徘徊;彷徨) | (无直接例句) | 引申义 |
徙宅(代指母教) | (无直接例句,指孟母三迁故事) | 历史故事 |
“徙”字在文言文中含义丰富,既关乎个人的迁徙漂泊,又涉及仕途的起伏变化,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掌握这些含义,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与历史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