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王拜送于庭:解析古文倒装句式
作者:纪晓风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9 00:54:38
阅读61次
“燕王拜送于庭”,这句出自《荆轲刺秦王》的经典语句,实则蕴含了丰富的古文句式知识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门道,特别是倒装句的那些事儿。
1状语后置的奥秘
“燕王拜送于庭”,一眼望去,便是状语后置的典型代表。原句中,“于庭”作为地点状语,被放在了动词“拜送”之后,形成了独特的古文表达。这种句式,让句子更显古朴与庄重。
2通假字与词类活用
再细看,“庭”通“廷”,意为朝廷,此乃通假字之妙。而“使使以闻大王”中的“使”,则由动词活用为名词,意为使者;同时,“闻”又采用了动词的使动用法,意为“使……闻,禀告”,真是活学活用,妙不可言。
3倒装句的多样形态
《荆轲刺秦王》中,倒装句比比皆是。如“群臣侍殿上者”、“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”,均为定语后置;“使毕使于前”、“秦王购之金千斤”,则为状语后置,兼带定语后置的韵味;“常痛于骨髓”,又是状语后置的又一例证。古文句式,真是变化无穷。
4古文句式的分类
古文句式,总分两大类:固定句式与特殊句式。特殊句式中,倒装句、被动句、省略句、判断句,四大类并立。而倒装句,更是细分为宾语前置、状语后置(介宾短语后置)、定语后置、主谓倒装(谓语前置)四类,真可谓琳琅满目,精彩纷呈。
5总结与回顾
回看“燕王拜送于庭”,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古文,更是古文句式知识的宝库。从状语后置到通假字,从词类活到倒装句的多样形态,再到古文句式的分类,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。希望今天的分享,能让大家对古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