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中“志”的多重含义解析
作者:欧阳轩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8 04:32:35
阅读63次
在浩瀚的文言文世界里,“志”这个字眼如同璀璨星辰,蕴含着丰富的内涵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“志”在文言文中的那些意思,让你在古文阅读中更加游刃有余。
心意与志向
“志”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含义便是心意、志向。正如曹操在《观沧海》中高歌“歌以咏志”,表达的是以诗歌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。又如《为学》所言“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”,强调立志的重要性,连偏远之地的和尚都有志向,何况我们呢?
1立志与求学
在《论语·为政》中,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,这里的“志”指的是立志求学,表明孔子从十五岁起便立志于学问之道。
2记忆与标记
“志”还有记忆、记住的意思,如《屈原列传》中的“博闻强志”,形容屈原学识广博,记忆力强。同时,“志”也可作标记解,如《南齐书·韩系伯传》记载,邻居在界上种桑树作为标志。
3做标志与记事文章
在《桃花源记》中,“处处志之”,这里的“志”是做标志的意思,标记路径。而“志”还可指记事的书或文章,如《项脊轩志》便是作者为项脊轩所作的记事文章。
以下是“志”在文言文中含义的详细表格:
序号 | 含义 | 例句及出处 |
1 | 心意;志向 | 《观沧海》:“歌以咏志。” |
2 | 立志 | 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” |
3 | 记忆;记;记住 | 《屈原列传》:“博闻强志。” |
4 | 标记 | 《南齐书·韩系伯传》:“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。” |
5 | 做标志 | 《桃花源记》:“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” |
除此之外,“志”还有通“痣”,指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等含义,但在文言文中较为少见。“志”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多义词,掌握其多重含义对于深入理解古文至关重要。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你更好地解读文言文中的“志”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