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中“方”的多元含义解析
作者:申晓东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8 04:39:00
阅读40次
在探讨文言文的浩瀚世界里,“方”这个字承载着丰富的含义,它既是名词,也是形容词、副词,甚至还能作为介词和动词使用。今天,咱们就来细细梳理一番,看看“方”在文言文中都有哪些意思。
1“方”的基本含义概览
“方”在文言文中,最初指的是两船相并或并排竹木做成的筏,后来引申为方形,与“圆”相对。它还能表示正直的品质、方向、方位等。
2“方”的详细含义解析
序号 | 词性 | 含义 | 例句 |
1 | 名词 | 两船相并,或并排竹木做成的筏 | 《诗经·谷风》:“就其深矣,方之舟之。” |
2 | 名词 | 方形,与“圆”相对 | 《促织》:“形若土狗,梅花翅,方首,长颈。” |
3 | 形容词 | 正直 | 《屈原列传》:“方正之不容也。” |
4 | 名词 | 方向;方位 | 《赤壁赋》:“不知东方之既白。” |
5 | 名词 | 区域;地方 | 《六则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” |
3“方”的引申义与用法
“方”在文言文中,除了上述基本含义外,还有诸多引申义和特殊用法。比如,它可以表示方圆、周围,如《归园田居》中的“方宅十余亩”;也可以作为方法、计策解,如《赤壁之战》中的“助画方略”。“方”还能作为副词,表示才、刚刚,或正、正在,或将要、就要等意思。
4四、总结
“方”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字,它既能表达具体的物体形状,也能抽象地表示方向、品质、方法等。掌握这些含义,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文言文作品,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大有裨益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,能够多留心这些多义词的用法,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素养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