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“逆”字多义详解
作者:李明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9 00:35:35
阅读52次
在浩瀚的文言文世界里,“逆”字如同一位多变的面孔,承载着丰富的含义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字的那些事儿。
1迎接之意,古已有之
提到“逆”,最先映入脑海的便是其迎接之意。《国语·晋语》有云:“吕甥逆君于泰。”这里的“逆”,便是迎接君主归来的意思。在战场上,“逆”也可引申为迎敌,如《赤壁之战》中的“将兵与操并力逆操”。
2预先预料,智慧之光
“逆”字还有预先、预料之意。《孔雀东南飞》中的“恐不任我意,逆以煎我怀”,便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与忧虑。这种预见性,往往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远见。
3不服违背,反抗之声
在权威面前,“逆”又化身为不服从、违背的象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中的“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”,展现了蔺相如为捍卫国家尊严而不惜违背强秦意愿的坚定立场。
4叛逆骚乱,动荡之源
当“逆”字与叛逆、骚乱者联系在一起时,其含义便显得尤为沉重。《后序》中的“数吕师孟叔侄为逆”,便是对叛国者的严厉谴责。这些叛逆者,往往是社会动荡的根源。
5详细释义,一网打尽
为了更直观地理解“逆”字在文言文中的多义性,特制以下表格:
序号 | 释义 | 例句 |
---|
1 | 迎;迎接 | 《国语·晋语》:吕甥逆君于泰。 |
2 | 预先;预料 | 《孔雀东南飞》:恐不任我意,逆以煎我怀。 |
3 | 不服从;违背 | 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。 |
4 | 叛逆;骚乱者 | 《后序》:数吕师孟叔侄为逆。 |
5 | (其他)方向相反 | 逆流、逆行、逆风等。 |
“逆”字在文言文中以其多变的面貌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。掌握这些释义,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,领略古人的智慧与风采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