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致橡树》原文赏析与创作背景
作者:马晓宇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9 00:26:13
阅读59次
《致橡树》是舒婷于1977年创作的一首爱情诗,它不仅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,更是新时代女性独立宣言的里程碑。这首诗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深情告白,否定了世俗不平等的爱情观,呼唤着自由、平等、独立且风雨同舟的爱情理想。
1诗歌全文与主题
在《致橡树》中,舒婷以木棉树的口吻,表达了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或痴情的鸟儿,而是要与橡树并肩站立,共同承担风雨、共享雾霭流岚的爱情愿景。这首诗深刻揭示了爱的真谛——不仅是爱你伟岸的身躯,更爱你坚持的位置和足下的土地。
2创作背景与灵感来源
1975年,舒婷在与归侨老诗人蔡其矫的交谈中,对蔡其矫关于完美女性的看法表示不满,认为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。于是,她当晚创作了《橡树》这首诗,后发表时更名为《致橡树》。
3作者简介与成就
舒婷,福建泉州人,曾从事多种职业,后转为专业作家。她的作品《双桅船》、《会唱歌的鸢尾花》等深受读者喜爱,与北岛、顾城等人共同掀起了中国诗坛的“朦胧诗”大潮。
4诗歌赏析与意象分析
《致橡树》以新奇瑰丽的意象和恰当贴切的比喻,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。木棉与橡树的并肩而立,象征着独立而深情的爱情观。这首诗的否定与肯定相结合,高扬了女性对独立人格、健全心智和男女平等的追求。
5详细表格
标题 | 内容 |
诗歌名称 | 《致橡树》 |
作者 | 舒婷 |
创作时间 | 1977年 |
诗歌主题 | 呼唤自由、平等、独立的爱情观 |
主要意象 | 木棉树与橡树 |
《致橡树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,更是女性独立宣言的典范。它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意象,成为了中国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