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“则”字含义详解
作者:邵丽娜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9 17:58:01
阅读57次
文言文中的“则”字,含义丰富多变,掌握其用法对理解古文至关重要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这个“则”字在文言文中的那些意思。
1基本含义概览
“则”在文言文中,主要表示法则、准则;榜样;效法;等级;加强判断;限定范围;顺承、转折、新发现、假设、让步等多种意义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则”还有模范、规程、效法、因果关系等含义。
2法则与准则
在《叔向贺贫》中,“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”,这里的“则”即为法则、准则之意,强调遵循既定的规则。
3榜样与效法
屈原《离骚》中的“愿依彭咸之遗则”,表达了追随先贤榜样的决心。而《易经·击辞》中的“河山图,洛出书,圣从则之”,则是指圣人效法天地自然之道。
4加强判断与限定范围
在《岳阳楼记》中,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”,“则”用于加强判断,相当于“就是”。《两小儿辩日》中的“日初出,大如车盖,及日中,则如盘盂”,则通过“则”限定了太阳大小变化的范围。
5转折与假设
“则”在文言文中还常表示转折关系,如《师说》中的“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,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”。同时,它也能表示假设关系,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的“谨守成皋,则汉欲挑战,慎勿与战”。
6详细含义表格
序号 | 含义 | 例句 |
1 | 法则;准则 | 《叔向贺贫》:“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。” |
2 | 榜样 | 屈原《离骚》:“愿依彭咸之遗则。” |
3 | 效法 | 《易经·击辞》:“河山图,洛出书,圣从则之。” |
4 | 等级 | 《汉书·叙传》:“坤作地势,高下九则。” |
5 | 加强判断 | 《岳阳楼记》: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 |
“则”字在文言文中含义多样,掌握其用法对于深入理解古文具有重要意义。希望同学们能够勤加练习,灵活运用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