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中“至”的多重含义解析
作者:蒋超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8 13:41:55
阅读41次
在探讨文言文的奥秘时,“至”这个字可是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角色。它就像是一位身怀绝技的演员,在不同的语境中演绎着不同的角色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“至”在文言文中的那些意思。
“至”的首要含义:来到;到达
在《赵威后问齐使》中,“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这里的“至”就是到达的意思,形象地描绘了天下百姓纷纷前来的场景。
“至”的极致表达:达到顶点
再看《订鬼》中的“二者用精至矣”,这里的“至”则表达了达到顶点的意思,强调了某种状态的极致。
“至”的细致入微:周到
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中提到,“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至”,这里的“至”是周到的意思,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责难时的恭敬与细致。
“至”的极端描述:极,最
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中的“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”,这里的“至”则是最、极的意思,强调了失去帮助的极端后果。
“至”的转折连接:至于
《原君》中的“至桀、纣之暴,犹谓汤、武不当诛之”,这里的“至”作为连词,相当于至于,引导出下文的内容。
为了更直观地理解“至”在文言文中的多重含义,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张表格:
序号 | 含义 | 例句 |
---|
1 | 来到;到达 | 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 |
2 | 达到顶点 | 《订鬼》:二者用精至矣。 |
3 | 周到 | 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至。 |
4 | 极;最 | 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。 |
5 | 至于 | 《原君》:至桀、纣之暴,犹谓汤、武不当诛之。 |
怎么样,通过今天的讲解,大家对“至”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?记住,学习文言文就像解锁一个个密码,只要掌握了方法,就能轻松读懂古人的智慧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