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中“厌”的多元含义解析
作者:潘志伟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8 13:54:28
阅读51次
在浩瀚的文言文世界里,“厌”这个字可是个多面手,它藏着不少学问呢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它在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意思,保证让你一听就懂,一学就会。
1满足之意,尽显贪婪对比
在《烛之武退秦师》中,“夫晋,何厌之有?”这里的“厌”就是满足的意思,与后文的“暴秦之欲无厌”形成了鲜明对比,一个知足常乐,一个贪得无厌,高下立判。
2厌恶情绪,老少有别
到了《少年中国说》里,“老年人常厌事,少年人常喜事。”这里的“厌”便是讨厌、厌恶之意,展现了老年人与少年人在心态上的不同。
3饱足之感,饮食之道
别忘了,在《老子·五十三章》中,“厌饮食”的“厌”还通“餍”,意为饱足。这告诉我们,饮食要有节制,不可贪多。
4四、特殊用法,皇帝之死
“厌”还有个特殊用法,即“厌代”,专指皇帝死亡。这个词语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庄重与神秘。
5五、现代引申,厌恶之情
“厌”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着厌恶、讨厌的意思,比如“厌恶”、“讨厌”等词语,都是由此而来。
文言文例句 | “厌”的意思 | 出处 |
夫晋,何厌之有? | 满足 | 《烛之武退秦师》 |
老年人常厌事,少年人常喜事。 | 讨厌;厌恶 | 《少年中国说》 |
厌饮食 | 饱 | 《老子·五十三章》 |
厌代 | 皇帝死亡 | 特殊用法 |
厌恶 | 嫌恶,憎恶 | 现代汉语引申 |
“厌”在文言文中真是含义丰富,变化多端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基本意思和常见用法,就能在阅读古文时游刃有余,轻松理解啦!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