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“识”字多意详解
作者:蒋超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9 11:04:45
阅读55次
在探讨文言文的奥秘时,“识”这个字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。它根据不同的语境,承载着丰富的意义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“识”在文言文中的那些意思。
1核心意义概览
“识”在文言文中,主要涵盖了知道、懂得;认识;识别、辨认;知识、见识;记、记住;以及标记、记号等六大方面。这些意义,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,交织在文言文的字里行间。
2知道、懂得
在《谋攻》中,“识众寡之用者胜”,这里的“识”便是知道、懂得的意思,强调了对兵力多寡运用得当的重要性。而在《石钟山记》中,“汝识之乎?”则是一句询问对方是否知晓某事。
3认识
《回乡偶书》中的“儿童相见不相识”,描述了诗人回到家乡后,儿童已不认识他的情景。这里的“识”即为认识之意。
4识别、辨认
在《采草药》中,“八月苗未枯,采掇者易辨识耳”,说明了在特定月份,草药苗未枯萎,易于识别。这里的“识”即为识别、辨认。
5知识、见识
张衡在《东京赋》中写道:“鄙夫寡识。”这里的“识”指的是知识、见识,强调了学识渊博与浅薄的区别。
6详细表格列举
序号 | 读音 | 意思 | 例句 |
1 | shí | 知道;懂得 | 《谋攻》:“识众寡之用者胜。” |
2 | shí | 认识 | 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见不相识。” |
3 | shí | 识别;辨认 | 《采草药》:“八月苗未枯,采掇者易辨识耳。” |
4 | shí/zhì | 知识;见识/通“志”,记;记住 | 《东京赋》:“鄙夫寡识。”;《论语》:“默而识之。” |
5 | zhì | 通“帜”,标记;记号 | 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公拆袄,出珠授之,封识宛然。” |
“识”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丰富多样,理解并掌握这些意义,对于我们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。希望今天的分享,能帮助大家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魅力。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