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中“短”的多重含义解析
作者:邵丽(高考志愿填报专家)
发布时间:2025-02-08 03:13:15
阅读51次
在文言文中,“短”这个字含义丰富,掌握它的多重含义对于理解古文至关重要。今天,咱们就来聊聊“短”在文言文中的那些事儿。
1与“长”相对,形容长度小
最直观的含义,“短”与“长”相对,表示长度小。如《垓下之战》中的“持短兵接战”,这里的“短”就是指长度较短的兵器。又如“短期”、“短暂”等词,都是形容时间或空间的短促。
2表示不足、欠缺
“短”还可以表示不足、欠缺。屈原在《卜居》中说:“失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”这里的“短”就是指不足,与“长”形成对比。在《冯婉贞》中,“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”,也是指西方人在火器方面擅长,而在技击方面欠缺。
3动词含义:诋毁
除了形容词含义,“短”在文言文中还有动词用法,表示诋毁。如《屈原列传》中,“令尹子兰闻之,大怒,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。”这里的“短”就是指诋毁屈原。
4“短”通“裋”,指古代穷苦人穿的衣服
“短”在古代还有通假用法,通“裋”,指古代穷苦人穿的一种衣服,即短褐。这里的“短”并非指长度小,而是与“裋”同音通假。短褐又称“竖褐”、“裋褐”,是对古代劳动人民服饰的称呼。
5详细含义列表
含义 | 例句 | 出处 |
与“长”相对,长度小 | 持短兵接战 | 《垓下之战》 |
不足、欠缺 | 失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 | 《卜居》 |
动词,诋毁 |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| 《屈原列传》 |
通“裋”,古代穷苦人穿的衣服 | 短褐穿结 | (泛指,非具体出处) |
(方言)少了,失去 | 要是短下什么东西,你可得赔哪 | (方言用法,非具体出处) |
“短”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多样,需要我们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。掌握这些含义,对于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大有裨益。
阅读全文